close


清朝純金觀音立像。
嘉慶所賜金冊。

清朝行宮雕漆龍座。
特展館是“外方內圓”的設計。
  南京博物院將於11月6日下午2點正式對公眾開放。昨天,最受關註的特展廳對媒體開放,正面布展中的“陳設清宮”和“金色中國”兩個大展令人大開眼界。“金色中國”彙集了全國各地的重要金器,其中以超大純金觀音立像最為引人註目;“陳設清宮”通過文物,展示了清宮的衣食住行和皇權的尊嚴華貴。    
    實習生 王甜  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/文  劉瀏/攝
  珍寶搶先看

  超大觀音立像:

  含金量83%,各地“國寶”聚南京
  清朝皇家崇尚佛教,紫禁城裡大小佛堂幾百處。供奉大型佛像,奢華至極也多為銅鎏金,而特展館金佛展中的一座觀音立像高達80多釐米,純金打造,經鑒定,含金量達到83%。揚子晚報記者看到,這座觀音像是標準的立像造型,頭戴佛冠,左手抬起,擺出“蓮花指”,面目慈祥、似男似女。左肩上又垂下一條黑色金屬“綬帶”,花紋如羊首,雕刻非常精美。在觀音的佛冠、綬帶、衣物上,都鑲嵌了名貴的綠松石。
  “相比之下,綠松石都不算稀奇,一般純金佛像多是小型的。”布展工作相關負責人說,“這座像連圓形底座也是純金的,在清宮中也非常罕見,這也體現了乾隆朝的國力之強盛,以及乾隆本人好奢華的性格。”他告訴記者,在搬運時,他有意留心,觀音像至少在七八十斤重。
  據介紹,這件藏品是上世紀30年代,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時,幾經曲折來到南京,並留存下來的。“因為太貴重了,此次展出也會像以往一樣,擺放一兩個月後,再重新放回庫房。”
  “金色中國”將是特展館開放後第一個大型專題展,千變萬化的金器將唱主角。觀音立像所在的“金佛部分”僅是其中一個分支章節,另一個章節將集中展示歷代能工巧匠打造的百餘件黃金首飾。而“金色中國”的主體則是來自全國各地最頂尖的金器文物,除了南京博物院,它們中還有從內蒙古博物院、陝西曆史博物館、湖北省博物館、雲南省博物館調來的“國寶”,包括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金盆、來自內蒙古陳國公主墓的匈奴鷹形金冠飾。
  金印金冊:

  嘉慶所賜,成道光稱帝最大籌碼
  嘉慶十八年清王朝風雲突變。九月十五日一大早,天理教200多教眾在太監內應下,由東、西華門攻打紫禁城,試圖越牆打進皇帝住的養心殿。皇阿哥旻(mín)寧聞聽前面發生變故,立即命令侍從投入戰鬥。當他趕到養心殿階下,發現屋頂上有兩個人影,立即開槍射擊,將其擊斃。激戰到中午,事變平息。正由避暑山莊回京的嘉慶得知兒子已率眾平亂,當即封旻寧為“和碩智親王”,這一年旻寧31歲。也正是在“癸酉之變”中出色表現,成了旻寧7年後繼承皇位、成為“道光皇帝”的最大籌碼。
  封王時,旻寧收到了父親一份禮物金印、金冊,作為身份的認定。現在兩件珍寶陳列在特展館另一個專題展“陳設清宮”中。金印形象是贔屓(音“bìxì”),為龍首、龜身、龍尾、龍爪。它是龍生九子其中之一,力大擅負重。賜予旻寧的金冊是三面屏風形狀,可摺疊,上面刻有滿、漢兩種文字,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褒獎。
  雕漆龍座:

  江蘇鹽商所送,還原皇家生活細節
  “陳設清宮”展現了一大批清代宮廷文物,它們分為禮制文物、日用器具、賞玩珍品、陳設器物、佛教精品等五個部分,用一件件實物表現清朝皇族的生活細節。“南京博物院作為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博物院的傳承者,收藏了較多的宮廷舊藏,大部分原置於清宮和奉天、熱河兩個行宮,曾因九·一八事件和抗日戰爭而輾轉多地,最終抵達並留存於南京。”展覽負責人說。
  例如在“禮制文物”中的“雕漆龍福祥雲寶座”。這是一件清代皇帝的專用坐具,為木胎,雕紅漆,整體呈長方形,下有底座相連,前面設一腳踏,椅背方形,上方有一弧起的靠枕。整個寶座滿雕龍紋、蝠紋、勾連雲紋、回紋及貫套紋、石磬紋等,做工細膩,雕刻精美,富麗堂皇。椅背中心及背面和兩扶手側面還用黑漆描金勾繪蓮紋。
  據介紹,這件雕漆龍福祥雲寶座,原存放承德避暑山莊,為熱河行宮內皇帝的御座,是清代晚期江南、揚州兩淮鹽政的貢品。清代,無論在前朝還是後宮,無論在紫禁城還是在離宮別苑,凡是皇帝所到之處,都要陳設寶座。設計考究,上面雕刻有威武龍騰,飾以金漆,以顯示皇帝的尊貴和高尚的地位。
  共有18件鎮館之寶>>>
  1.金蟬玉葉
  2.廣陵王璽金印
  3.徐渭《雜花圖捲》
  4.利馬竇《坤輿萬國全圖》
  5.沈壽繡品《耶穌像》
  6.金獸
  7.透雕人獸鳥玉飾件
  8.青瓷神獸尊
  9.銀鏤玉衣
  10.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
  11.金觀音菩薩立像
  12.鎏金喇嘛塔一組
  13.錯銀銅牛燈
  14.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
  15.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
  16.錯金銀重絡銅壺
  17.竹林七賢磚畫
  18.釉里紅歲寒三友梅瓶
  布展故事

  展館設計成玉琮形狀

  體現良渚文化和金鑲玉獨特設計
  特展館就位於南京博物院老大殿西側,是一棟外方內圓的建築。改擴建工程中,博物院由原來的歷史館、藝術館擴建成為6個展館,特展館就是新建的4座建築之一,總建築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。  
 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告訴記者,特展館的造型設計有三層考慮。一是體現江蘇文明,所以在外形上,選擇來自於約5000年前,長三角地區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——玉琮的圓形,而良渚文化遺址在江蘇境內有多處分佈,“將特展館設計成玉琮形狀,是為了彰顯江蘇地域文明。第二,建築的‘外方’結構是棕黃色的,‘內圓’結構則是米色的。因此,這也是比較明顯的‘金鑲玉’設計。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金和玉象徵高貴與純潔,體現這座建築中展品的非凡身份。“第三,也是為了和博物院中心建築——老大殿,相協調。”龔良說,南京博物院重新開放後,觀眾會發現,新建建築,都不會高於南京博物院老大殿,“都要從屬於老大殿這個傑出的民國建築。顏色風格與老大殿相配。”屆時,整個南京博物院建築群將形成兩條中軸線,一條是從中山東路大門——老大殿,另一條則是從新建的特展館到藝術館,形成了傳統和現代的並存。
  金器進出倉庫要先“稱體重”

  連打光燈一盞都要上萬元
  布展過程向來是博物院“機密”的工作,但昨天南博院的工作人員也透露了部分細節。一件件文物走出守衛森嚴的倉庫,來到展廳中呈現在大家面前。其中的布展環節可謂是重中之重。特展館中琳琅滿目的金器更是如此。以清乾隆“觀音立像”為例。它要經過特別申請,經批准後,方可布展。此外,出庫、退庫都是要經過稱重。因為金是一種貴金屬,但質地較軟,容易磨損。
  稱重完成後,金像從庫房到展廳,沿途由安保人員押運,運輸和其他珍貴文物一樣。“你看我手上的對講機,一有文物出庫,我們就會通知保安,到庫房門口集合,然後一路護送到展廳。”中間是布展人員推著手推車,兩名高大的保安左右護送。
  金像抵達展館後,展館的環境也要有相應要求。“金比較耐氧化,所以玻璃窗裡面不是密封的,但密封器很強。”這位負責人說,金器文物對燈光、溫度有要求。管理裝了恆溫恆濕機,每盞燈都是進口,每盞燈一萬多元。
  展覽結束後退庫也要稱重,“如果重量不吻合,就要找我算賬了。”金佛展負責人笑著說。
  十八件鎮館之寶輪流獨享大廳

  本報2007年曾參與評選
  上面所說的清宮展品、金器都在特展館大樓的二、三層,而一樓大廳也有精彩可看。龔良院長告訴記者,在一樓大廳正面展廳是“雙城記”主題展,首個與觀眾見面的是來自英國埃塞克斯郡的文物。左側廳是兒童體驗室,孩子們可以進行模擬的考古挖掘。右側廳則是國寶廳。“南京博物院18件鎮館之寶,將輪流展出,每次只展出一件。”2007年,南京博物院攜手《揚子晚報》,開設專欄介紹藏品並採取短信及網上投票,並組織專家和各界人士研討,從40餘萬件館藏文物中選出18件“鎮館之寶”。
  市民們參觀時還能看到乾隆年間製作的藍釉粉彩轉心瓶。外瓶繪著彩雲、山崖、板橋等景緻,內膽繪著乾隆打獵時的場景。內膽旋轉時,仿佛大隊人馬穿行在山間,氣勢非凡。
 
(編輯:SN091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33jirk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